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常用病毒滅活劑β-丙內酯(BPL)與甲醛對比
常用病毒滅活劑β-丙內酯(BPL)與甲醛對比
2022.10.21 點擊5220次
滅活是指破壞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,但盡可能避免影響其免疫原性或破壞血清中補體活性的過程。
常用的病毒滅活劑有β-丙內酯(BPL)和甲醛。
β-丙內酯(BPL)為四元環內酯類有機化合物,無色液體,略帶甜味。BPL具有高反應性,易水解,可與羥基,氨基,羧基,巰基和酚基反應。
BPL曾被用作組織移植物和血漿的消毒劑、塑料聚合行業的單體、及丙酸酯化合物合成的中間體。由于存在致癌性,BPL在這些行業的使用已減少,但仍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疫苗滅活。
BPL與傳統滅活劑甲醛的比較
對比項 | 甲醛 | β-丙內酯(BPL) |
---|---|---|
作用原理 | 作用于病毒核酸的同時也作用于殼蛋白,破壞病原體蛋白的抗原性。 | 直接與病毒核酸相互作用,不作用于蛋白,可保持高免疫原性;強滅活效果。 |
滅活時間 | 耗時長:37~39°C下24h以上。 | 耗時短:37°C下2h內即可完全水解;可縮短疫苗生產周期。 |
反應殘留 | 殘留的甲醛有致癌性。 | 易水解,無殘留;水解產物無毒無害。 |
應用范圍 | 傳統滅活劑,迄今約50%疫苗的滅活劑。對單鏈核酸有效,常用于RNA病毒的滅活。 | 新型滅活劑,自1984年被正式用于狂犬疫苗的滅活開始,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疫苗。 |